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省5000亿元的10个优势产业之一。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扶持企业名单。湖北25家企业入选,武汉(以下简称“亿飞激光”)上榜。亿飞激光主营激光设备,为电池厂商打造智能组装生产线,让企业“打卡”。
2017年以来,亿飞激光坚持创新,以“研究”的价值驱动产值,改变了原来到处求单的窘境。如今,公司已被多家知名企业积极列入供应商名单。
两次“逆行”化危为机
亿飞激光的合作伙伴名单上有很多“大咖”名字,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都在列。获得领先企业的青睐并不容易。亿飞激光总经理吴轩告诉记者,公司两次险些“跌入”危机,通过创新实现逆袭。
吴轩,湖北恩施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武汉一家激光公司,从技术员到切割机部门负责人。2005年,吴璇辞职创立亿飞激光。当时,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兴起。一飞激光瞄准手机电池市场,用2年时间研发出核心产品——500瓦商用灯泵浦激光器,用于电池封焊,高于当时的主流市场。300W产品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亿飞激光还是以免费试用的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一年内积累了300多家客户。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重创制造业,亿飞激光遭遇巨额退款。到那年 12 月,只有一个订单。这时,一些企业主动寻求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亿飞激光敏锐地“嗅到”新的商机,适时推出设备改造业务。2009年改造订单接近500万元。这场危机过后,一飞激光赶上了动力电池行业的起步,开始专注于动力电池封接激光。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2011年价格战白热化。” 吴轩坦言,公司产品追求更好的性能,但在价格上没有优势。
面对订单骤降的危机,亿飞激光决定逆势而上,“做大”——结合动力电池和设备改造的经验,从生产一款产品到提供整条智能产线。
今年,亿飞激光在东莞建厂,延伸原有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全工艺、全产线、全结构的工业解决方案。
“相当于生产线的‘高端定制’,让企业‘拎包入住’,”吴轩说。这种模式需要与客户共同开发,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形成双方的战略关系。到2015年,亿飞激光拥有十几个战略合作伙伴。从卖一台机器到输出整条生产线,公司产值翻了一番。2016年,一条智能生产线的销售额达到4600万元,超过了2010年的销售额。
深挖工业自动化市场
今年6月,荆门亿纬10亿级日产1Gwh电池生产线竣工。这条生产线由亿飞激光设备承建,从规划到完工仅用了6个月。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动力电池市场还处于兆瓦时(Mwh)时代,现在是千兆瓦时(Gwh),很快太瓦时(Twh)就会到来。” 令吴轩自豪的是,亿飞激光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伴随着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曾经1Gwh的产线需要50人在站台生产,现在4Gwh只需要15人负责线检等辅助工作。
随着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企业需要的是一套车间解决方案,甚至是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往往不是一个企业单独完成,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配合。吴轩认为,亿飞激光扎根行业16年,具备打造最优车间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以来,亿飞激光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喷涂生产线定制,筑起了高高的“护城河”。当年,公司研发投入2800万元,是前三年总投入的3倍。2017年,逸飞激光研发出独家技术——全极片焊接,可解决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焊接问题,降低电池内阻,增加电源电流,不仅提高充电效率,也降低了发热的风险。. 随着全极耳圆柱电池组装线下线并陆续交付给客户喷涂生产线定制,公司2017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00%。
高“研究”价值换来高产值。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已达200人,是2014年的5倍,研发比例连续三年超过10%。尽管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产值仍同比翻番。
聚焦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
激光焊接、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亿飞激光已经从成立之初的激光生产企业发展成为完全掌握动力电池生产全流程的企业。如果已经具备了打造动力电池智能工厂的能力,为什么不直接打造动力电池呢?
“在产业链上,专业的人就应该做专业的事。打造动力电池虽然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空间,但也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失去了优势。” 至此,吴轩识破。他表示,在“双碳”的背景下,储能市场是一片蓝海,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增,由此产生的电池设备需求对一飞来说足够大。最终能获得多少利润,取决于你能做多深。
2015年以来,亿飞激光积极拥抱资本,产值每年翻番。目前,企业积累了很多,致力于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研发。一座智能工厂的年产值可达上亿元。
2019年,亿飞激光投资10亿元在鄂州葛店建设华中“六维”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制造试验示范线、智能装备总部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云。服务中心、智能制造专业培训中心。项目建成后,年产激光焊接设备、全自动激光焊接工作站和智能激光焊接生产线2000余台(套),年产值5亿元。今年11月,生产基地将正式投产。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立琼 通讯员 米仁兵)